close

近年來,台灣的山野運動已朝多元化的趨勢發展,同樣的山──或者嚴格來說:一個戶外場域,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「進行方式」。以行進的「速度」與肩負的「重量」為經緯,以過程的「時間」與「難易」為輕重,大略可分為三個型態:刻板印象的傳統登山(總是背著大背包)、走山(台語)派的越野跑,以及介乎於兩者之間的輕度快健行。

三種型態的界線並非壁壘分明,而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重量速度與時間利用。在如此多元的情況下,Salomon X ULTRA 2 GTX ─ 一雙概念源自於越野跑、兼具舒適與穩定、較登山鞋重量為輕且能靈活行走的多功能健行鞋為此而生。

Salomon X ULTRA 2 GTX─概念源自於越野、兼具舒適與穩定的多功能健行鞋

 

美國戶外活動評論網站Switchback Travel選出了17雙2017年最推薦給戶外運動者的輕量健行鞋,SALOMON X ULTRA 2 位居第一名。此鞋將越野跑鞋的優點融入,達到較傳統登山鞋輕、舒適,以及穩定的特性,被認為是最能克服各式各樣的地形與天候的健行鞋。

1947年發源於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的SALOMON,早已是戶外運動界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。從滑雪裝備起家到山野運動,多年來致力於開發各式裝備,並研發出多項專利,以下先來介紹它究竟用了哪些製鞋科技。

《Best Lightweight Hiking Shoes of 2017》:Salomon X ULTRA 2 GTX,集各項科技於大成

 

行走靈活、方便疾行:輕量化/低筒

概念源自越野跑的X ULTRA 2,甫開箱時便可發現幾個特色:單支鞋約600g(US 9號鞋),是傳統登山鞋2/3左右的重量;低筒設計,讓足踝有更加敏捷的空間運用,在行走速度尚可以更快、更靈活。

X ULTRA 2單隻重量約600g左右(US 9號鞋)

 

抓地力與耐用性:Contagrip大底

鞋底中央的紅色Contagrip三角標誌,是SALOMON獨家的大底科技。採用近20種不同密度的膠質,加上深度且多面向的鞋底齒痕設計,號稱有絕佳的抓地力與耐用性,同時不易沾黏泥土。

關於Contagrip的詳細介紹,可參考:

Contagrip:號稱有絕佳的抓地力與耐用性

 

包覆與舒適:SENSIFTTM鞋面設計 / QUICKLACETM快速鞋帶/Gore-Tex材質

此鞋SENSIFIT鞋面包覆採用專利的WRAP雙向包覆設計,以Z字型的結構全方位包裹腳背,確保運動過程中穩定達到鞋腳合一。同時,SENSIFIT的鞋面搭配QUICKLACE快速鞋帶設計,讓使用者一穿上鞋便能快速合腳,省去調整鞋子的時間。

此外,QUICKLACE也能將鞋帶收納於鞋舌,避免勾到障礙物產生危險。Gore-Tex則是家喻戶曉的布料材質,讓X ULTRA 2鞋面能做到良好防水,保有鞋內的乾爽舒適。。

 

SENSIFIT+QUICKLACE:完全包覆,快速達到鞋腳合一

 

穩定與緩衝:ADVANCED CHASSIS與中底及大底的三位一體

ADVANCED CHASSIS(動態穩定支撐墊)以3D支撐墊增加密度與支撐力,讓腳的受力能平均分散在鞋墊上,介於EVA中底及大底之間,三位一體結構了X ULTRA 2對於足部的穩定與支撐系統。

上:ADVANCED CHASSIS,左下:足跟護帶。右下:三者合一提供完整的緩衝回饋

 

保護:防護型橡膠鞋頭、鞋跟

楦頭與鞋跟包覆耐磨橡膠材質,提供足部充足的防護。實際拿起來用手敲幾下,便能深刻感受到其堅固性。

楦頭與鞋跟的橡膠材質,避免足部傷後

 

結合了這麼多科技的X ULTRA 2:Contagrip大底+SENSIFIT鞋面設計+QUICKLACE快速鞋帶+Gore-Tex材質+ADVANCED CHASSIS動態穩定支撐墊+防護型橡膠鞋頭鞋跟,就只差實際測試來檢驗這些技術是否對於使用者真正有效。為求給出精確的評價,我前後歷時了一個多月,共進行了四次測試。

 

實際測試 

測試1:界寮縱走

  • 地點:基隆到劍潭
  • 距離:26K
  • 總爬升:約1400m
  • 歷時:7小時
  • 路況:荒煙漫草、原始密林、石塊青苔、木棧道、石板石階、柏油
  • 測試小結:在多變地形上的包覆感良好,不會鬆脫

「界寮縱走」是基隆朝陽登山隊年度金雞獎的路線之一,從基隆市界寮出發,橫跨萬里、汐止至台北市的士林、內湖,最後抵達劍潭,為經典的進階郊山縱走路線之一。該路線的路況多元,且里程夠長,因而挑選此線作為X ULTRA 2的實戰測試。

早上六點半從台北車站搭國光客運至基隆界寮下車,登山口位於路邊一處不起眼的地方,啟程後就開始投入荒煙蔓草之中。

登山口起登

 

天公不作美,X ULTRA 2初試啼聲的天空陰雨霏霏,注定了今天沿路都得爛泥與濕滑為伍。路徑雖然清楚,但路況相當阿雜;明明是郊山的高度,卻有一種探勘行程的味道。

邁入荒煙漫草,穿梭在阿雜的密林裡

路況相當濕滑,大底早已佈滿了泥濘

 

行走了約莫2K,X ULTRA 2的所帶來包覆感相當好,在泥濘與濕滑的地表上行走絲毫沒有鬆脫的感覺,令人滿意。但Contagrip大底則是備受考驗,在幾處遍布青苔與石塊的地方須謹慎踏點維持平衡,方能步步為營地前進。

好在過了五指山軍人公墓之後,天氣開始穩定放晴。路況也與前段截然不同,轉為乾爽舒適。原先佈滿爛泥的大底發揮作用,走著走著泥巴就自然脫落。隨著終點越來越近,石階、人工步道,以及柏油的比重也開始增加。

後段開始天氣穩定,路況也變得乾爽舒適

 

大底發揮作用,走著走著泥巴就自然脫落

 

然而,大約從中後段開始,我的腳開始產生不適。首先是小拇指開始有壓迫感,接著到比較硬底的路段時感到肌肉緊繃,鞋底的緩衝有些疲乏。抵達終點劍潭捷運站後趕緊把鞋帶放鬆後,症狀立刻些許舒緩。判斷壓迫應是楦頭的緣故,肌肉緊繃則是代償作用,因小拇指不舒服導致姿勢變形。

其實當初在選尺寸時就猶豫萬分,畢竟我的腳屬於較寬版的類型,故曾一度思考是否要挑選大半號。但大半號試穿的結果卻是前後空隙過大,再加上是低筒鞋,空隙太大足踝的包覆性可能會被犧牲掉,因此還是選了長度比較適合的9號。

雖然第一次測試的感覺並不完美,但新鞋總是需要磨合期,決定再進行下一次的測試!

 

測試2:苗栗虎山縱走虎山西南稜

  •  地點:苗虎山步道走至虎山西南稜O型
  • 距離:13K
  • 總爬升:約1300m
  • 歷時:6.5小時
  • 路況:步道、腰繞山徑、攀繩陡上、中級山非傳統路線
  • 測試小結:抓地力良好

苗栗虎山位於苗栗縣泰安鄉的泰安溫泉區內,與鄰近的上島山及橫龍山合稱為「水雲三星」,為泰安鄉的熱門登山路線。虎山西南稜則較為冷門,網路相關資料並不多,似乎是山友們硬開出的非傳統路線。第二次測試就要在台灣特有的中級山領域,看看X ULTRA 2的表現如何。

歷經上回的經驗,這次我決定改變穿法,不要將快速鞋帶繫至最緊,留一些空間給楦頭,舒緩小拇指的壓迫。因為快速鞋帶的鬆緊是一體成形,不能局部調整,故同時也改穿厚襪,維持足踝部分的包覆度。

 

水雲三星之首的虎山,是當地熱門的登山路線

 

從泰安風景區門口出發,過了水雲吊橋之後開始陡上。途經平緩的山徑腰繞路後,再次陡上。由於爬升陡峭,採踏必須穩定,足以讓身體支撐向上。X ULTRA 2在此又發揮了極強的穩定效果,貼合的鞋面讓腳背都沒有滑動的感覺,搭配大底的抓地力,通過最後幾段暴力陡上之後,虎山抵達。

鬆開鞋帶加穿厚襪的做法也奏效了,小拇指的問題改善許多,同時保留了足踝的包覆。但離開虎山往加里山方向一段上坡之後,就要轉向岔路,開始連續陡下虎山西南稜。這段路是標準的非傳統中級山路線,僅有依稀的布條可分辨方向。總下降高度超過1000m,是個讓人鐵腿的落差。

盜伐與倒木交織出的中級山風貌,是台灣山林獨有的味道

 

過程中,三位一體的動態穩定支撐系統發揮良好效用,無論是落差大的陡下或連續的碎石坡都能感受到底部回饋的穩定。一定的肌力基礎是山野運動不可或缺的一環,而良好的裝備則能讓人事半功倍。但在特殊的地形穿越時,譬如跨倒木與下切溪谷等,山野經驗的累積與技術精進則是最為重要;任何裝備都有其侷限性,不能一廂情願地依賴,下腳皆須謹慎前進。

最後的稜線陡下,途經西南峰後回到了產業道路,得再踢3K多的柏油回到停車場完成O型。而就在這最後的路段,小拇指竟又開始不舒服,狀況持續回停車場換上拖鞋後才舒緩。

小拇指的狀況讓我開始思考,是否自己在穿這雙鞋時,不能做較長時間的健行運動?不過這次已經比上回在界寮的狀況好了,多撐了兩小時才開始痛。無論如何第二次的測試大致還算滿意。為了對這雙鞋給出正確評價,筆者決定再進行一次測試。

 

測試3:陽明山東西大縱走

  • 地點:風櫃嘴到清天宮,十連峰縱走
  • 距離:25K
  • 總爬升:約1800m
  • 歷時:8小時
  • 路況:石階步道為主
  • 測試小結:跟鞋子培養出默契了!發現偏全腳掌落地更能配合包覆系統,鞋腳合一,走起來比前兩次更加順暢

陽明山東西大縱走,自東端的風櫃嘴起登後一路向西,途經十座山峰後下到終點北投清天宮。走在國家公園境內,補給點與撤退點很多,離市區很近,是一條熱門且相對安全的路線,每年都吸引不少山友躍躍欲試。途中的小油坑、擎天崗,及七星山主東峰路線,更是每逢假日便遊客如織。

第三次測試的重點除了觀察X ULTRA 2在長程縱走的情況下對腳指的影響,陽明山地區的石階步道更是多數人所必然會遭逢到的地形,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測試路線。

以下是在石階步道上實際測試的影片:

走在硬梆梆的石階步道上,經過前兩次測試的洗禮,對於X ULTRA 2 動態穩定的支撐系統(EVA中底+ADVANCED CHASSIS+大底三位一體,)有更良好的掌握,在行走方式上也稍作改變,由慣常前腳掌落地改為偏全腳掌落地,配合SENSIFIT系統帶來的全方位包覆,鞋腳合一,走起來比前兩次更加地順暢。

但當然,若走在濕滑的石階與石塊上,特別是落差大且向下走的路段,還是要注意滑腳的問題,如七星主東峰路段與大屯西南峰路段,遇到這種地形要特別注意步行技巧,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開濕滑石階、而改走原始路徑為佳,免得滑倒。

 

七星主、東峰與大屯西、南峰路段落差較大,需慎選腳點步步為營

 

近八小時的行程過去,清天宮已近在咫尺,但關鍵的小拇指還是在此時開始感覺到壓迫而不舒服。但跟過去兩次相比,健行的時間已經又拉長不少。倘若當初挑大半號來穿,現在會比較好嗎?如論如何,我不斷地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調整對於鞋子的運用,而且漸入佳境。

 

測試4:能高越嶺西段兩天一夜(重裝測試)

  • 地點:屯原登山口至天池山莊
  • 距離:26K
  • 總爬升:約1000m
  • 歷時:10小時(兩天合計)
  • 路況:能高越嶺古道
  • 測試小結:展現出比在郊山與中級山的路段上更強大的抓地力,而且回程大雨滂沱,腳卻一路乾爽到底,防水性令人激賞!

能高越嶺西段是個非常熱門路線。從南投的屯原登山口起登,步行13K越嶺道至天池山莊,隔天早起登奇萊南峰及南華山後,原路折返,非常適合百岳的初心者。

前三次測試都以輕量化快速的方式進行,第四次則要測試在重裝緩步的情況下X ULTRA 2的表現如何。我這次大約背了20kg。就一般兩天的行程而言,應該是足以參考的負重量。

Salomon X Ultra 2 GTX走在能高越嶺道西段上的樣子,請參考影片:

能高越嶺西段兩天一夜的行程是非常熱門的百岳初心路線

 

天公不作美,兩天的行程走在大霧與大雨之中。在天池山莊紮營一宿後,考量到安全與可看性,吃完早餐後便回程下山,沒有再上兩座百岳。不過,來回負重走26K的越嶺道已經有足夠的測試效果。

 

能高越嶺道上的思古幽情

首先,足底的動態支撐系統在重裝的情況下依然給力,負重走起來穩定且蠻舒適。Contagrip大底在越嶺道找到了舞台,展現出比在郊山與中級山的路段上更強大的抓地力與牽引力,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雨滂沱的回程中,原預期濕溽的地表會讓人打滑,結果大底反而有種黏在地上的感覺,實在大出我意料。Gore-Tex鞋面做到了完全防水。雨雖然下得超級大,我穿著雨褲,但腳卻一路乾爽到底,完全都沒有濕,實在是令人激賞啊!

經過第四次的測試,我認為除了一般輕度健行之外X ULTRA 2也適用於需要負重的行程,兼具了穩定與支撐。不過一般而言,高山行程選擇X ULTRA 2的中筒鞋款應該會更合適!

 

整體測試心得:

經過了前後四次,里程90k,總爬升約5500m的測試之後,對於SALOMAN X ULTRA 2的使用上有幾點心得:

1. 這是一雙多功能泛用的健行鞋。從輕度短程健行到長程縱走,甚至是地形不會太過複雜的重裝行程,都能發揮鞋子本身的專利科技。

2. 需要循序漸進上手。戶外品牌皆有其自成一格的鞋子設計。究竟是人選鞋還是鞋選人,為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。我建議於試穿時慎重選擇尺寸,購入後尚得多馴個幾回鞋,找出相應的穿著方式。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,倘若我在第一次測試之後就將X ULTRA 2束之高閣,後續也無法體驗其真正的價值,不過此鞋較不適合腳較寬的人。

3. 此鞋比較適合窄腳人,我屬於寬腳,穿久了我的小拇指會因為一直向外頂而不太舒服。

4. 耐用度的表現非常優秀。以下兩張圖片說明了一切:經過了四次測試,X ULTRA 2地大底仍完好如初,耐用度之高,令人讚嘆。

 

歷經90k與5500m的總爬升,大底狀況良好如初,耐用性相當高

 

總結與評分

  • 包覆穩定性:★★★★

SENSIFIT鞋面包覆系統搭配QUICKLACE快扣鞋帶,快速將鞋身完全包覆於腳背,造就鞋腳合一的感受,包覆性非常好。但是快扣鞋帶因一體成型,一拉緊就整雙鞋都拉緊,雖然很方便但也無法將局部處放鬆。

  • 舒適性: ★★☆☆☆

低筒設計對於輕度又快速的健行綽綽有餘,但距離與負重增加時就可以考慮改穿中筒款。楦頭寬度則是選擇任何鞋子時都須考量的點。我腳型屬於寬版,穿此鞋較不舒適,不過後來將鞋帶放鬆後有改善。建議選購時多試穿測試幾個尺寸,甚至帶自己的襪子來試穿更好。

  • 保護性:★★★★★

此鞋防護型橡膠鞋頭及鞋跟基本上是坦克般的存在,除非特別去踢大石頭,否則於行進間腳趾與足跟皆能獲得充分保護。

  • 避震緩衝:★★★☆☆

EVA中底+ADVANCED CHASSIS動態穩定支撐墊+大底三位一體,讓人明顯感受到地面回饋的緩衝。但隨者行走距離與接觸到硬地柏油的時間增加,緩衝感會趨於疲乏。

  • 抓地力:★★☆☆

獨家「Contagrip」大底,多面向的鞋底刻紋,觸地時會有某種「黏住地面」的感覺(即牽引力)。同時,具有深度的鞋齒則能有效排泥,降低鞋底淤積抓地力下滑的風險。然而,穿此鞋走青苔、潮溼的大石塊與石階路時會滑,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改走原始土徑,並謹慎通過。

  • 耐用性:★★★★★

前後經過四次測試,測試總里程90km,測試總爬升約5500m,大底狀況仍然良好如初,顯示耐用性相當高。

  • 防水性:★★★★☆

GORE-TEX 防水透氣鞋面表現100%,在大雨之中走完能高越西段13K,雙腳仍舊維持乾燥舒爽。由於低筒設計較易讓水氣從足踝部進入,若能再搭配綁腿,則能做到更全面的防水。

  • 輕量化:★★★☆☆

個人量測單腳重量有600g,較一般傳統登山鞋輕,但也沒有到非常輕盈的程度。

 

原文發表於健行筆記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登山健行 評測報告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g Kwung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